《离骚》第四段解读

1599 Views

原文:

悔相道之不察兮,延伫乎吾将反。

回朕车以复路兮,及行迷之未远。

步余马于兰皋兮,驰椒丘且焉止息。

进不入以离尤兮,退将复修吾初服。

制芰荷以为衣兮,集芙蓉以为裳。

不吾知其亦已兮,苟余情其信芳。

高余冠之岌岌兮,长余佩之陆离。

芳与泽其杂糅兮,唯昭质其犹未亏。

忽反顾以游目兮,将往观乎四荒。

佩缤纷其繁饰兮,芳菲菲其弥章。

民生各有所乐兮,余独好修以为常。

虽体解吾犹未变兮,岂余心之可惩。

译文: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,我久久伫立而想返回。掉转我的车子返回原路,趁着迷路还不算远的时候。让我的马缓缓走在长着兰草的水边啊,驱马疾行到长着椒树的山冈暂且在那里休息。到朝廷做官不被(君王)接纳而又遭受指责啊,退下来重新整理我当初的衣服。裁剪荷叶做上衣啊,缀缝荷花花瓣做下裳。

不了解我也就罢了啊,只要我本心确实是美好的。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,加长我长长的佩带。服饰的芳香和佩玉的润泽交织在一起啊,我光明纯洁的品质还是没有亏损。忽然回头放眼远眺啊,将去看看四方广大的土地。佩戴的饰物缤纷多彩,浓烈的芳香更加显著。人生各有各的爱好啊,我独爱美好并且习以为常。即使被肢解我仍然不会改变啊,难道我的心是可以因受到惩罚而停止(爱美好,从正道)?

探究一:对“悔相道之不察兮”的“悔”字怎么理解?

首先:“悔”立足现在,对以上回顾作出深刻反省:是否是当初没有看清道路,应该返回呢?作者这里并没有否定自己的理想,并没有怀疑自己的追求,而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忧疑、彷徨、苦苦思索的诗人形象。

其次:作者由“悔”生“退”,“退”的目的是“复修吾初服” 。

“初服”:出仕之前的服饰,比喻原先的志向。芰荷、芙蓉:喻指高洁的德行、崇高的品德。“高余冠”“长余佩”:在反省自己走过的路后,对当时社会现实有了充分的认识,他反而更坚定了自己的追求,无悔选择。

探究二:“虽九死其犹未悔”中的“未悔”与“悔相道之不察兮,延伫乎吾将反”中的“悔”是否矛盾?为什么?不矛盾。前者的“未悔”是对自己选择的坚定,即诗人对正道直行、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的坚持。后者的“悔”是对自己走过的路的反省,即打算全身而退,不再在政治活动中积极进取,远离政坛,并没有放弃操守反而是更加的高洁自守。

解锁Android手机AGPS功能:轻松提升GPS定位速度与准确度
明朝的铳炮为什么叫作佛郎机炮?佛郎机指的是哪个国家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