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为民族大融合而感动, 有人为制作的精良和巧思啧啧称奇,有人一耳朵就迷恋上了这则断片卡点精准的BGM,《万华镜》的魅力,一两句也说不清。
光是在展现民族大团结的部分,就能让人充分感受到作者 在细枝末节之处极具考究的唯美。
比如藏族少女捧在怀里的八卦图,准确来讲,叫 九宫八卦图。短短几秒钟的闪现,就让八卦图的精良制作不言而喻。
整个图分为三圈, 外圈为十二生肖,象征着时间的变迁; 中圈是八卦,代表空间; 内圈则是以龟背分成的九宫,上面刻有藏文数字:戴九履一,左三右七,二四为肩,六八为足,以五居中。
还有白族,一帧里的四个画面,分别表现了 风、花、雪、月。
垂下的穗子是 下关的风,艳丽的花饰为 上关的花,帽顶的洁白是 苍山的雪,弯弯的造型是 洱海的月。
在德昂族的画面里,可以看到 大量茶道的用具和茶叶,环绕在德昂族同胞的身边,也讲述着德昂族的美丽传说:
在没有人类之前,从天上飘下102片茶叶,单数变成51个精悍的小伙子,双数变成了51个美丽的姑娘,他们组成了51对夫妻,经过10001次磨难,其中50对返回了天界, 最小的一双留在地上,他们就是德昂族的祖先。
还有我们最为熟悉的汉族服饰,第一幕是 唐代供养人的头,第二幕是 起源于明晚期的云肩。
拉祜族的葫芦让拉祜族网友泪目。相传,拉祜族的祖先是从葫芦里生出来的, 因此拉祜人民一直崇拜着葫芦。
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拉祜族自治区,每年都要过葫芦节。 载歌载舞吃美食,热闹得很。
纳西族的女性健壮爽朗,热情质朴,就像他们所穿的羊毛披肩上的七个刺绣圆盘所象征的一样: 肩担日月,背负星星,俗称披星戴月。
苗族头冠上的芽继续生长,和各民族花饰争相开放, 寓意着民族的蓬勃发展,还有无限的生命力。
达斡尔族的大轱辘车,大多出现在交通工具匮乏的从前,现在已经很少见了。
壮族的画面里,壮族女孩儿躺在牛身上,让人想起 壮族的传统节日“牛魂节”。
毛南族女孩头上的帽子,在当地也叫 花竹帽。这是毛南族的标志性服饰之一,也是古代男女传情达意的帽子。
纵观整部动画作品里的文字,不难发现, 这独具古典韵味的小篆贯穿全片。
字形修长,上密下疏,线条匀称,给人以纯净简约的美感。它是秦始皇统一后推行“书同文”政策里的新字体, 承袭了甲骨文、金文的遒劲,又延续了隶书和楷书的婉约。
在作品爆火之后, 作者赶稿人道出了他创作的初衷。在本科学习期间,他选修了很多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。
在 《民族服饰研究与应用》的课程里,他选择了藏族进行了粗浅的调研。参与课程前期汇报时,他发现很多同学对其他民族的调研内容也相当精彩,于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
于是便做出了这样一段展示民族文化多样性和民族团结的动画, 各民族的服装服饰、神话传说和社会生产生活,便是他的灵感来源。
在调研的过程中,赶稿人还看到了 翁丁古寨失火的新闻,这也让他深刻地认识到,很多珍贵的文化痕迹正在逐渐消失,文化,首先要被保护下来,才能谈及继承和发展。
《万华镜》只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隅,它很好地弘扬了民族传统,也 用一种有趣且平易近人的方式,把五十六个民族融合在了一起。
浓厚的家国情怀,以及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所产生的化学反应,足以让人震撼。正如网友所说, 这就是中国,是华夏,这就是我的民族。
文章来源: 成都国际非遗发展中心
版权声明: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,及时删除。
藝
联系方式
1.关注四川艺术网微信公众号zgscys;
4.官方网址:www.zgscys.com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